专家说|混龄教育,给孩子一个符合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是和同龄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游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
混龄教育是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根据1岁以内的年龄差别)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育,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一致的。而这种同龄编班较少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导致形成“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机会,限制了幼儿和异龄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是有悖于幼儿的天性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发展到更专业化的今天,实施混龄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混龄教育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他们通过观察同伴(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学习而形成自己的间接经验。榜样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混龄教育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榜样。年幼儿童通过观察年长儿童的玩耍、角色扮演,生活习惯等获得学习;而年长儿童则可以借鉴年幼幼儿的奇特的想法,来充分实现他们的能力。
语言也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按照自己的编排方式把语言材料加以重新组合,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 在幼儿智力发展方面,当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接触时,年长儿童的广阔视野和知识,让年幼儿童模仿学习,使年幼儿童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为能力。
同时,幼儿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不断接受刺激,不仅智力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他们还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无拘无束、充满自信的进行活动。当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创造和实践中去,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成功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混龄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集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一个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家庭气氛,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和合作学习的需要,对幼儿的角色扮演、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同龄幼儿在一起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异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年长的幼儿由于荣誉感、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作用,会表现出比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系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3.混龄教育能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升情绪把控能力,形成健康人格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促进他们不断繁荣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扩大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增强了幼儿对积极情感的敏锐性和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锻炼了幼儿的情感控制能力。年长幼儿的积极的行为为年幼的幼儿提供了正面的榜样,并由于年龄的相近而更具有感染力,因此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的幼儿交流可逐步的克服自己的消极的情感(如胆怯、任性等);年长的幼儿也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愿意在与年幼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自觉地展现积极的情感(如谦让、耐心等),克服任性、霸道等消极情感。最重要的是,还能滋长孩子的慈悲心,增强担当精神。当混龄班的孩子要负责保护比他小的孩子时,责任心便萌生,他在机遇年幼幼儿保护的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学习,这是同龄教育里没有的。混龄教育教会让孩子爱护他人,其实也就是爱护他自己。
混龄教育,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合符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符合正常生态的人文环境,让孩子们在混龄的环境中自然成长。这样的教育模式,值得深思,更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