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片树叶、一块石头,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
一天中午,老师在起床前布置家长会的签到台时,小朋友们起床后注意到了签到这件事,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老师们也观察到小朋友们晨间存在迟到的现象。于是,班会上大家商量决定,结合养成教育中的《我有学习好习惯》主题,开展“看谁来得早”的生活活动,通过“自主签到”的方式,迈出孩子们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锻炼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时间观念。就这样,我们的签到探索之旅正式开始了。
考虑到幼儿现有签到经验的零散性,我们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迅速投放了一份日常签到表,以进行前期的自然观察。班级三位老师仔细梳理了第一次签到的情况,随即展开了深入研讨。
第一周自主签到试行结束,老师们根据观察和记录进行了第二次分析。小朋友有很多疑问。
第一次签到分析图
教师思考:
第一阶段我们的签到活动探索活动中,幼儿主要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幼儿自由探索较多,老师介入较少,以观察为主;教师以学习和研讨为重点,研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环境、材料等方面的思考,做“有准备”的活动,也是为能够更科学和更深入地支持幼儿后续开展签到活动体验打下良好基础。
孩子们已经进入签到有两周时间,累积了初始经验,同时也越发对自己自主签到有了更多想法,于是利用户外自主游戏的游戏回顾环节,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讨论:
1、师幼提出问题团讨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签到吗?
彤彤:老师可以看到几点来的,几点到的。
可乐:可以看来得早还是来的晚。
师:那签到这么重要,我们签到需要签哪些内容呢?
小披萨:签时间。
小语:名字。
亲亲:心情。
茜茜:日期。
幼儿第一次签到表
2、解决现发生的问题
师:第一次签到有发现什么问题吗?
当当:不会写名字。
杭杭:不认识时间。
多宝鱼:格子有点小
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关于签到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来,和小朋友们进行商讨,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归纳了以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不会学名字
小朋友们刚进入大班第一学期,只有几位小朋友会写名字。
凯文:可以先用学号来代替名字。
多肉:可以用画画来代替。
(2)不认识时间
彤彤:可以像我家里的闹钟一样,用电子钟来代替呀,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是几点几分啦。
可爱多:可以让老师教我们认识时钟呀。
(3)签到的格子比较小
可乐:格子太挤了,我们可以重新制定签到表。
(4)签到表人数太多了
小朋友们通过日常活动中,提出可以像我们吃饭一样分成一组一组的进行签到。
重新制定的签到表
签到一周的情况
教师思考:
不同于集体主题教学,这一次我们利用孩子们自己体验来进行团讨,经过孩子们的一起商讨行动后我们把这四个问题一一提出解决方案,设置了新的签到表实际操作去验证,进行分组签到,虽然其中有老师的隐性引导,但是更加注重孩子自己想法的表达和方法的梳理,教师退后一步,幼儿能够在一步步寻找签到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身想法的重要性,即使过程中有失败情况,但孩子们体验过程中的情绪是积极的,从而对签到课程的持续开展保持高涨的兴趣。
孩子们调整后,再一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签到活动,这次有出现了新的问题,于是,第二次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小朋友进行了探讨。
老师:你们在签到中发生了哪些问题?
当当:数字会写反;
杭杭:第一天签完,第二天签不下了
晗晗:时钟会看错;
弟宝:把星期四写到了星期五;
可爱多:会写到别人的格子里;
凯文:有时候会忘记签到;
小朋友们进行了几轮团讨后,得到解决办法,可以每个组请一个小朋友当小组长,并对小组长做出了小要求,组长要早点到,7:50前到,看到组员来幼儿园提醒她记得签到,第二次签到时,孩子们用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实践,很显然,这一次的操作比一次顺利许多,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签到,并且发现多宝鱼小朋友这一组6位小朋友均能在8:30前全部签到,源于多宝鱼小朋友这位小组长很称职,来一位组员他就会在门口吆喝:“快来签到。”
教师思考: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签到的不容易。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尝试解决办法,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活动前要更加充分地准备,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随着签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他们的探索之心又在蠢蠢欲动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孩子们日常,我们将持续签到。
活动反思与启示
1. 课程目标达成:最初,我们期望借助每日签到活动,助力幼儿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并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然而实际推行时,却出现了目标偏离的状况。例如,在签到表设计较为常规,只是简单罗列日期、天气、姓名。不少小朋友虽然每天按时签到,却只是机械模仿书写。对于记录日期和天气的深层意义一知半解。
2. 幼儿参与度: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参与热情明显下滑。性格内向的华华,本身书写速度较慢,总是担心自己签错被批评,每次签到都畏畏缩缩;而活泼好动的果果,起初还兴致勃勃,可两周后就觉得每天重复签到太无趣。像传统签到表只是让孩子们填写固定信息,未给他们自主创作、发挥个性的余地,没有兼顾不同性格与能力层次幼儿的兴趣差异,使得课程吸引力大打折扣。
3. 教师引导策略:当幼儿遭遇签到难题时,教师引导方式也存在欠缺。有次教幼儿写日期中的数字,不少小朋友把“9”写反了,我直接上手纠正,告诉他们正确写法。这种做法虽然快速解决了书写问题,却剥夺了孩子们自主观察、探索的机会,没有引导他们从生活里寻找数字“9”的原型,进行自我纠错与认知深化。
1. 目标分层细化:把时间认知、自主签到大目标,拆成辨认星期、月份,理解顺序变化等小目标 ,配合故事、游戏推进,契合幼儿认知规律,稳步搭建知识体系。
2. 多元趣味设计:变换签到形式,像“天气打卡拼图”“心情贴纸签到”,融入艺术、社交元素,兼顾不同性格幼儿喜好,激发主动参与,还能拓展表达、审美能力。
3. 启发式引导:幼儿遇难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分享思路,教师再适当点拨拓展。这不仅解决当下问题,更培育批判性思维,为幼小衔接储备学习素养,让签到课程成为幼儿综合成长的活力小课堂。
总之,幼儿园大班签到班本课程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快乐和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启蒙教育。
在游戏里,
孩子们有了想象的机会,
有了发现的勇气,有了创造的惊喜,
放手游戏,我们发现不一样的儿童。
我们的每一次决策思考,
都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他们,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游戏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