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现场,追寻智慧生活。
我们会借由“教师手记”这个栏目,回到教育发生的现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和真实的态度去“看”、去“听”、去“感受”......
你会发现,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抽象的概念,而是实践着的、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动过程。
蒋培
中五班班主任
进餐时间到了,心心看着餐盘里的蘑菇、葱、肉丸子、肉包子、丝瓜等食物,皱着眉头对老师说:“老师,我吃这个会打呕。”每次打餐时,只要看到这些食物,她会反复这样表述以示抗拒。此时老师就会蹲下来,轻声对心心说:“宝贝,每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营养呢,就像我们身体的小卫士需要各种能量一样。你可以尝试一下,只要细嚼慢咽,把食物都咀嚼碎了再吞下去。”心心听了老师的话,会犹豫一下,然后慢慢吃一点,最后把这些食物都吃完,而且并没有出现打呕情况。老师就会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夸赞她。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心心妈妈,心心在旁边特别骄傲地说:“妈妈,我尝试吃丝瓜和肉包子了。”心心妈妈听了,也会摸着心心的头说:“宝贝你真棒,又进步了呢。”
1.食物偏好与心理暗示:心心对某些食物存在明显的厌恶,并且这种厌恶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吃这些食物就会打呕。这可能是由于食物的口味、质地或者之前不愉快的进食体验等因素导致的。她在进餐时的抗拒行为,反映出幼儿在饮食习惯养成过程中,个人喜好对其进食行为有着较强的影响。
2.教育引导的有效性:老师的耐心教导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向心心解释食物的营养以及提供正确的进食方法,引导她克服心理障碍。这表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积极正面的引导能够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心心在完成进食后的自豪和妈妈的积极反馈,说明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激励和强化作用。
1.食物教育多样化:可以开展关于食物营养的趣味小课堂,通过图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心心和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孩子们对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减少对某些食物的抵触情绪。例如,可以讲述《蔬菜精灵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蔬菜们如何帮助身体变得强壮。
2.正面反馈强化:在进餐过程中,当心心再次尝试不喜欢的食物或者表现出良好的进食习惯时,及时给予更多形式的正面反馈,如小徽章、在班级“美食小勇士”墙上贴星星等。同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心心学习,营造积极的进餐氛围。
3.家庭与学校合作:与心心妈妈保持密切沟通,让妈妈在家中也采用类似的引导方法。比如,妈妈可以和心心一起制作简单的美食,将心心不喜欢的食物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心心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进一步改变对这些食物的态度。